近日,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漫水湾右干渠太和隧洞1号、2号支洞顺利贯通至主洞。两座支洞的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太和隧洞主洞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工程全线通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设代处祝贺2号支洞贯通)
太和隧洞位于西昌市太和镇,是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隧洞全长12050米,具有埋深大(最大埋深650米),涌水量大(计算最大日涌水量12083立方米)等特点,地质条件复杂,穿越隧洞围岩种类多、条件复杂。隧洞穿越了两条数百米宽的区域性断裂带,穿越了2公里多的昔格达组地层,穿越了1公里多埋深达200余米的深厚覆盖层。在围岩岩体较软、较破碎地段,突水突泥、软岩变形时常发生;岩体坚硬、埋深较大地段还有岩爆现象出现。太和隧道共布设4条施工支洞。其中1号支洞长848m,设计纵坡为18%,2号支洞长804m,设计纵坡为7.3%,难度最大的3号和4号支洞,长度分别为498m和726m,设计纵坡达到了39%和48%。
公司领导对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项目设计及现场设代工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杨志宏多次率队深入太和隧洞施工现场调研,对施工期间出现的特殊地质情况组织多次研讨。项目设代处作为公司驻现场机构,设代人员主动担当作为,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设代工作岗位中,积极主动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天晴下雨,在接到现场电话后都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查看现场情况并提出支护方案,以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太和隧洞已累计进行地质预报20余次,方案调整优化10余次,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关键点的进度积极做好服务保障。
(4号支洞掌子面)
(3号支洞控制段上游主洞掌子面)
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渠线总长179km,已完成施工图设计143km,占比80%。项目所在地安宁河流域,是凉山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产区和“两高一优”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发挥大桥水库工程灌溉供水效益,进一步改善安宁河谷地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城乡生活供水保障水平,有力助推凉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凉山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水利院公司将继续精心组织,严格管理,锤炼“敢想敢干敢成”的精神,增强“善想善干善成”的本领,整顿工作作风,确保供图及时,为工程按期优质建成做好先行工作,争取为凉山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