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四川水利建设的要求: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构建“五纵五横”主水网骨架,突出抓好引大济岷“一号工程”,实施长征渠、毗河二期、向家坝、亭子口等重大水利工程。设计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和窗口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个个从未接触的技术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提升广大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的本领,生技部7月24日特邀请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天斌教授进行《隧道高地应力灾害及其防控技术》专题讲座。生技部杜鹏主任主持会议,副总工程师李叶、勘察分院分院长陈正伟与各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40余人聆听了一堂专业、创新和生动的技术讲座。
李教授开篇以川藏铁路和米仓山隧洞等国家重大项目为背景,介绍了目前我们国家在隧洞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而以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为背景,介绍了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急剧隆升形成的青藏高原地带,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需要修建大量的隧洞,隧洞修建就不得不面对岩爆和软岩大变形两大技术难题。
以隧洞修建必须面临的两大技术难题为切入点,李教授以自己丰富的重大工程实践经验,从岩爆发生的地质条件、岩爆类型、岩爆评价、岩爆预测和岩爆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特别是通过引入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手段来研究岩爆问题,使得参加讲座的专业技术人员耳目一新。
进而以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15.2km)单边最大变形量超过2米国内最高记录为例,转入软岩大变形章节,从软岩大变形发生的地质条件、变形类型、变形预测和变形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随后,引大济岷主设人员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问题,踊跃的向李教授提出各自的问题,李教授均做了客观、合理和务实的解答。特别是一句“估计再过100年也未必能够解决岩爆发生的方向问题”而幽默的结束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