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济岷是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性工程,是“天府水网新干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增强跨流域调水保障能力。设计院公司党委坚决贯彻省委指示要求,落实集团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推进引大济岷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勘察分院以开战即决战的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心态,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迎热浪、战疫情,为引大济岷“强推进”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头顶天高云阔,脚踏荒原大山,钻塔竖起攻坚的坐标,钻机轰鸣是冲锋的号角——勘察项目组是引大济岷工程的先遣队。为完成引大济岷工程调蓄水库论证专题及可研阶段的补充勘察工作。勘察分院副分院长赵启龙,项目负责人宇天奇、钻探负责人陈红卫,带领28名地质、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及78名钻探技术人员组成的引大济岷勘察项目组向龙门山山脉腹地挺进。
项目组全体人员带着22台钻探设备到达驻地后,便开始紧锣密鼓的排兵布阵,井然有序的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力争早日取得“引大济岷”工程建设中每一个阶段攻坚战的胜利。项目组人员长期跋山涉水,负重前行。每天六点天一亮便起床吃完早饭,带上几瓶水、干粮和地质锤、罗盘等重达五公斤的地质工具,向山岭深处的工程现场进发,直到晚上八点天擦黑才下山。每隔数日,机组钻探人员还要搬运总重达数吨的设备,翻越苍莽林海,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点。
盛夏8月,川渝地区遭遇了数十年来难遇的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队员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气温频频突破40度,地表温度达到50度以上,热空气火舌般舔舐着大地。队员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忘我工作,一天下来,衣服从没有干过,浸染出斑驳的白色盐渍。他们正是用这种无惧苦累、无畏挑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攻克前方征程上的一个个难关,为引大济岷工程建设铺设出一条康庄大道。
在他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巴蜀大地上肆虐传播,省内抗疫形势日趋严峻。由于工期紧张、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引大济岷”勘察项目组的同志们抢时间抓进度,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作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工程进度不耽误。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生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项目组的同志们不仅认真做好自身防疫保护措施,还积极配合属地防疫部门各项防疫工作。钻探人员及水文值班技术人员通常一大早就上山开始工作,晚上一回到驻地就按属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完成当日的核酸检测。他们的积极配合赢得当地政府的赞许,起到了表率作用,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项目组人员大多全年外业工作时长达300多天,他们都是披荆斩棘、征战四方、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热血男儿,亦是有血有肉、重情义有担当的男人。虽然在此次来势汹汹的疫情中不能陪伴家人,但他们会每天抽空拿出手机拨出那熟悉的号码,送去一份份对家人的关爱呵护与牵挂之情。
鉴于成都新冠疫情多次反复,担心疫情等对“引大济岷”工程项目内业工作开展的不利影响。为保证按原定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强力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勘察分院领导班子统筹全局、当机立断,安排“引大济岷”工程项目组的18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于8月22日前往工区附近的名山县开展集中设计工作。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勘察分院全体职工齐心联动,项目组同志们通力协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各项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调蓄水库论证专题报告》、《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大相岭隧洞专题研究报告》等专题报告中地质相关章节的编制工作。
在此,祝愿勘察分院“引大济岷”工程项目组的全体同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扬水利人不怕苦累、无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硬骨头精神,赢得引大济岷工程建设道路上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胜利,树立一座又一座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