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引水工程,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四川“五横六纵”调水规划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生态环保、城乡供水等功能。灌溉绵阳市、遂宁市、广元市和南充市四市十一县(市区)459万亩农田,供水区人口400万。
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1988年建设,2000年建成,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取水枢纽、沉抗水库(库容0.98亿方)、总干渠(37.56公里)和涪梓干渠(63.9公里),灌溉绵阳市的江油市、游仙区、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和遂宁市的射洪市两市六县(市区)199.2万亩农田。其中,武都引水工程取水枢纽主要由拦河闸及引水隧洞组成,共有7孔10m宽的拦河闸和1孔8m宽及1孔3m宽的引水闸,设计单孔最大过洪流量为1100m3/s,属大Ⅱ型一类闸坝;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110m3/s,加大引水流量132 m3/s,向武都引水灌区提供水源。
二期工程,包含武都水库和二期灌区工程。其中,武都水库,是涪江上唯一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是武引水源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等主要功能。水库投资35.25亿元,2004年开工,2013年建成。坝高120米,坝顶长736米,正常蓄水位高程658m(死水位624m),设计库容5.72亿m3,设计洪水位高程656.96米,防洪库容8617万m3,属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库设计洪峰流量11400m3/s,设计防洪标准500年一遇,将下游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武都水库在2018年“7.11”和2020年“8.11”洪水中,起到了巨大的削峰调洪作用,大大地提高了下游城市防洪能力,把绵阳城区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2016年,工程入选国家“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和“水力发电科技二等奖”。是四川水利反恐重点单位和省公安厅确定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
武引二期灌区工程2013年开工,2021年建成,总投资49.13亿元,主要建设金峰水库(库容0.98亿方)、西梓干渠(108公里)、中小配套渠系(333公里),灌溉绵阳市的江油市、梓潼县、盐亭县、遂宁市的射洪市、广元市的剑阁县、南充市的南部县四市六县(市)165.1万亩农田。
三期工程,是以武引为水源的蓬(溪)船(山)灌区工程,2016年开工,2022年建成,总投资36.68亿元,灌溉遂宁市的蓬溪县、船山区和南充市的西充县两市三县(区)94.7万亩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