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哒哒不休,朝空中吐着热气。4名工人熟练操作着钻机,一根根钻杆被依次从地下抽出,大家的手套、筒靴上都裹满了厚厚的泥浆。
2月20日,位于雅安市天全县境内的一处引大济岷工程勘测点,来自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水利院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地勘作业。
作为我省重大建设项目,引大济岷各项前期工作正全力加快推进。
攻坚克难抢进度:
“当汽车开不进高山深谷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开始”
“出样了!编号!”宇天奇顾不上地上的泥浆,大步径直走近钻孔,迫不及待想要查看取芯管从地下数百米处携带上来的最新岩层信息。
宇天奇是省水利院公司勘察分院的项目经理,也是引大济岷规划的304公里输水线路的地勘负责人。为给工程可研报告编制提供详实地质地貌数据,今年大年初三,一线地勘人员全部结束休假开始复工。
宇天奇(右)正在和同事检查采集的岩芯样本
“从川西的崇山峻岭到成都平原腹地,到处都有我们的同事。”宇天奇指着远处白雪皑皑的高山说。“为了抢进度,我们把引大济岷规划线路分成4段,并配备200余人和58台钻机的超强队伍,同步进行地勘作业。”
据了解,引大济岷前期地勘工作要打521个钻孔,加起来的总深度为39500米,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位于二郎山,深度为1000米。
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而闻名。
地勘人员正在白雪皑皑的二郎山开展勘测工作
“当汽车开不进高山深谷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开始。”麦高飞是省水利院公司的一名地勘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由于山高坡陡、道路不通,步行上二郎山确定一个钻孔位置就得三四天,后续地勘施工必须修建临时栈道或索道。
他粗略一算:一台钻机重约2吨,300多节钻杆约6吨,机架约1.5吨,再加上帐篷等生活用品等,在二郎山上打一个钻孔就需要配备十多吨物资,而且经常只能靠肩挑背扛运上山。
在引大济岷工程全长304公里的规划线路上,一线地勘人员没有周末,放弃节假日,踏冰卧雪全力奋战,犹如正在进行一场流星赶月般的“急行军”。预计4月底,可完成工程全线的地质勘探、地形测量等外业作业。
引大济岷工程位于雅安市天全县的一处地勘点
系统谋划强推进:全省“一盘棋”,27项审批要件平行作业、压茬推进
不只是地勘、测量等外业一线,引大济岷所涉及的设计方案、审批手续等内业工作也在紧张实施、同步推进。
“都去跑项目了”。近日,记者走进省水利厅引大济岷工程推进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看到不少工位上没有坐人,办公室综合组高级工程师旷良波解开了记者的疑惑。
据了解,工程前期工作共需审批27个专题(设计)报告,其中需要国家部委审批的就有11个;另外,相关审批责任分工更是涉及省内9个厅局和9个市(州)。
为便于统筹协调各方,省水利厅于去年8月抽调2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指挥部办公室,专班专职专责推进前期工作。面对繁重复杂的任务,办公室一方面强调工作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同时又要求时间缩短、抢抓进度,如何协调?
“27个专题(设计)报告都是工程前期工作审批的要件,缺一不可”。旷良波表示,工作是“平行作业、压茬推进”。
旷良波举了个例子。
引大济岷规划线路要穿越灵鹫山-大雪峰、鸡冠山-九龙沟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需开展工程环评,但由于诸多原因,灵鹫山-大雪峰尚无总体规划,鸡冠山-九龙沟的相关规划已过规划期。
引大济岷工程规划沿线地勘工作条件恶劣
风景名胜区出具总体规划是工程环评的前置条件,按照以往工作流程,一般是等地方把规划编制好,环评才开始启动。
“我们等不起!一方面,我们与审批单位省林草局加强工作协调,督促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政府尽快编制总体规划;同时,省水利院公司也主动协助地方尽快高效编制规划”。旷良波介绍,如今是两项工作同步进行、提前介入。
据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月底前省政府将发布工程征地范围内“停建通告”,5月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并将12月批复可研报告作为工作努力目标。(部分图片由省水利院公司提供)